浙江万众达旅游投资有限公司

旅游项目投资、投资管理

新闻分类 更多+

  • 暂无分类

荣誉资质 更多+

  • 暂未上传

友情链接 更多+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» 新闻中心 » 明清时期镇远商铺的建筑特色
新闻中心
明清时期镇远商铺的建筑特色
发布时间:2019-04-23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273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  据史书记载,镇远古称“竖眼大田溪洞”,属“鬼方”。从夏到商,世居着荆、梁二州的蛮夷,泛称“荆蛮”。追本溯源,古代的镇远,地处历史上“五溪蛮”和“百越人”聚居的结合部。


  宋宝佑六年(公元1258年)十一月筑黄平城,赐名镇远州,为镇远之名的开始。德祐元年(公元1275年)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。元至元二十年(公元1283年)改沿边溪洞招讨司为总管府,至正二年(公元1365年)为府。明洪武四年(公元1371年)改为州,永乐十一年(公元1412年)为镇远府,正统三年(1438年)五月革镇远州,弘治十一年(公元1446年)置镇远县,隶镇远府,万历二十九年(公元1601年)改镇远卫。清康熙二十二年(公元1683年)将卫并入县,宣统元年(公元1909年)省县,以其地为府直辖。


镇远商铺建筑


  1913年恢复置县。镇远素有“滇楚锁钥,黔东门户”之称,史书云:欲据滇楚,必占镇远;欲通云贵,先守镇远。因地处交通要道,地势险要,据之非常重要,故名。据《贵州通志》392页载:“宋理宗宝祜六年(1258年),十一月。宋诏:新筑黄平,赐名镇远州,吕逢年晋一秩。”镇远之名始于此。


  镇远城区是明清时期的水旱码头,西南一大会都,东西南北商贾的会集地,其商业的繁盛,促成了流动人口的大规模增加,使各种建筑文化在这里交融,使其建筑工艺博众家之长,集南北之优,融当地苗、侗、土家等民族习俗,形成独具特色的本地商铺建筑风格。这种风格,既有别于北方商铺建筑的凝重、鲜艳风格,又不同于江南商铺建筑的规制、清纯的特点。


  按风水学法则,追求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,是名城镇远商铺建筑的指导思想。这种法则源于“天人合一”的古典哲学思想,这种思想认为宇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,万物变化都是相辅相成的。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会影响人的生活与未来,商铺环境可以影响到生意的兴衰和人的生活状况甚至吉凶祸福。风水理论虽然其中有着玄虚迷信成分,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是有其科学的、合理的一面。


镇远商铺建筑


  风水学源于中原一带,明代以后,随大批移民的进入,而流传到镇远。镇远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,自然地形复杂,高低悬殊,气候垂直变化明显,人易得病,古代巫术文化在这里非常盛行,这为风水学的传播打下了很好的思想基础。明代以来氵舞阳河流域的商业经济活跃,机遇多、风险大等种种主客观因素,使风水学在这里有了很大的发展。


  商铺建筑方法特点分为两类:


  悬挑式建筑法:悬挑式建筑法是以扩大使用面积为目的,利用挑廊、挑阳台、挑楼梯等来争取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。商人们在吸取本地苗族、侗族、土家族传统捆绑结构、穿斗结构建筑优点的基础上,充分利用竹木等材料重量轻、弯性能良好等待点,在建筑中广泛采用的手法。


  架空式建筑法:这种建筑法分为部分架空法和全部架空法两种。部分架空法是以扩大使用面积为目的,把建筑物的一部分搁在下吊的脚柱上,使底部凌空的一种建筑方法。全部架空法也是以扩大使用面积为目的,将建筑物全部搁在脚柱上,使建筑底部完全透空的一种建筑方法。府城天后宫码头至老大桥头一带,临河商铺均采用这种方法。


镇远商铺建筑


  与徽州地区“粉墙黛瓦”不同,镇远城区商铺建筑色调显得很素雅,最大的特色是“灰墙黛瓦”,商铺建筑通常是青石勒脚、灰青砖砌就,为一面清水墙,灰瓦屋面,在屋脊、檐下、墙头、梁架等重点部位作一些装饰,但色道淡雅,只有在屋脊和山墙才饰以较为有点颜艳的灰雕。在屋檐与屋面交界处常施以白色边线,画上黑色卷草,使轮廓醒目。